漢語名: | 許氏祿豐龍 |
---|---|
物種編號: | DS45ASLC054-01 |
分類: | 恐龍 |
地質年代: | 侏羅紀早期 至 侏羅紀中期 |
地區: | 亞洲 |
學名: | Lufengosaurus hueneiYoung, 1941 (or) L. magnus Young, 1947 |
英文名: | Lufengosaurus huenei |
分布地: | 許氏祿豐龍於1939年出土於雲南省祿豐縣沙灣東山坡。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早期至中期的湖泊岸邊或沼澤地區,是一種雜食性的恐龍,主要吃湖岸和沼澤周圍森林裏的各種植物,也可能還吃一些水裏的螺螄或蚌殼類小動物。是中國發掘最古老的恐龍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1941年發表此「許氏祿豐龍」研究論文,並將它的種名獻給德國的導師許耐(Friedrich von Huene)教授。「許氏祿豐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是中國古動物館的鎮館之寶。 |
祿豐龍屬於古腳亞目大椎龍科 。身長約6m,站立身高超過2m(有體型大的樣本,身長9m、身高3m)。頭小,嘴尖,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眶挺大。生長牙齒的齒骨又細又弱,上牙大約有 27顆,下牙有20顆,呈扁平的葉子形狀,前後邊緣還都有鋸齒。許氏祿豐龍的脖子挺長,有10個頸椎(脖子部位的脊椎骨)。它的背椎(背部的脊椎骨)有 14個,薦椎(腰部的脊椎骨)有3個,尾椎(尾巴上的脊椎骨)有45個。它的頸椎和背椎都相當粗壯。許氏祿豐龍前肢短,後肢長而且粗壯;前後足都有5個指(趾)頭,後足的趾骨比前足的指骨強壯;前後足的第一爪都發達,根據推測,可以用後足站立和行走,尾巴拖在地上起平衡作用。在覓食或休息的時候,它也可以前肢著地。在發掘的過程中,楊鍾健先生在發掘的過程中,發現另一種體型較大,但結構相近的種,楊氏在1947年命名為「巨型祿豐龍(L. magnus Young, 1947)」,多年來,歐美古生物學界,多認為巨型祿豐龍只是許氏祿豐龍的大型個體,因此,是許氏祿豐龍的次異名(參見解說牌)。 這個問題,一直被爭論中,2015年12月祿豐國家公園發現許氏與巨型兩具祿豐龍化石,二者相距不遠,應該是同時期生活的恐龍,但是,為什麼兩者會有體型上的大差異? 考古學家仍繼續探究,並已開始藉助化石胚胎重建恐龍生長軌跡。
圖名:許氏祿豐龍
圖名:許氏祿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