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動物
漢語名: 台灣石(魚賓)
物種編號: FI405001008
分類: 魚類
科名: 鯉科 Cyprinidae
學名: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Günther, 1868)
分布地: 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各河川及溪流的中游區段。
棲地與生態特性

一、形態特徵:
背鰭 3軟棘+8軟條;臀鰭 3軟棘+5軟條;側線鱗 40~42。體型最大可至25 cm。吻圓鈍,稍突出。吻褶止於上唇基部。口略寬,位於吻部下位,腹面視之略呈弧形,唇稍厚,上唇包住上頜,下唇則與下頜前端分離,左右之褶靠近或略有間隙。有鬚兩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披圓鱗,側線完整沿體側中央直走。體側顏色呈黃綠色,腹部呈白色,幼魚體側具有明顯的7條黑色橫帶,成魚則不明顯,體型越大的成體則完全消失。


二、棲地特性:
本種是台灣西部各河川、溪流中游的主要代表魚種。成魚喜歡在瀨區活動,尤其是在急瀨區。幼魚則趨向在水流較緩和的潭區活動。


三、生態習性:
為初級淡水魚類,只能生存在純淡水的水域。成魚為雜食性,主要以石頭上的藻類及石頭底下的水生昆蟲為主食。幼魚則偏向單以藻類為主食。雌魚、雄魚在生殖季時,吻部均有追星。雌魚的卵具有毒性,若不慎誤食,則會引起腹瀉、頭暈、嘔吐,應特別注意避免食用。

參考資料

1.沈世傑主編 ,(1993),台灣魚類誌,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印行,p.135

動物型態圖
台灣石(魚賓)

圖名:台灣石(魚賓)
資料出處:王晨帆攝,2002年7月於台北縣瑞芳鎮基隆河介壽橋下游1000公尺處河段

棲地分布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