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動物
漢語名: 唇(魚骨)、(魚密)、竹篙頭
物種編號: FI405001021
分類: 魚類
科名: 鯉科 Cyprinidae
學名: Hemibarbus labeo(Pallas , 1776)
分布地: 侷限分布在台灣北部淡水河水系的基隆河、新店溪及大漢溪的中游。近年來在苗栗後龍溪及台北縣雙溪均發現其蹤跡,應該是人為刻意放流所致。
棲地與生態特性

一、形態特徵:
背鰭 3 不分枝軟條+7~8 分枝軟條;胸鰭 1 不分枝軟條+17~18 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 8 分枝軟條;臀鰭 3 不分枝軟條+6 分枝軟條;側線鱗44~48。頭大而尖長,吻長而突出。口下位呈深弧形,唇厚而發達,口部可伸長且略向前下方伸出。上頜口角具有一對鬚,體披中型圓鱗,具有銀色光澤,側線完全而平直。背鰭第三根鰭條硬而直。身體背側呈淡青綠色或淡黃色,腹部呈白色。幼魚體側具有一縱列8~10個不規則之黑色斑塊。成魚則消失不見,體側呈銀白色。一般常見的體型為12~25公分,最大可達60公分。


二、棲地特性:
喜愛棲息在水流稍急且水域寬廣的河段,例如:河川中游的潭區 。


三、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只能生存在純淡水的水域中。喜在水域底層群游、覓食,以水生昆蟲、小魚、小蝦或淡水螺類為主食。成魚偏向夜行性,幼魚則不顯著。每當大雨過後,溪水流量大且水色混濁時,會變的相當活躍到處覓食。

參考資料

1.沈世傑主編 ,(1993),台灣魚類誌,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印行,p.138

動物型態圖
唇(魚骨)

圖名:唇(魚骨)
資料出處:王晨帆攝,2002年7月於台北縣瑞芳鎮基隆河介壽橋下游1000公尺處河段

棲地分布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