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名: | 台灣纓口鰍、石貼仔 |
---|---|
物種編號: | FI405002001 |
分類: | 魚類 |
科名: | 平鰭鳅科 Homalopteridae |
學名: | Crossostoma lacustre(Steindachner , 1908 ) |
分布地: | 分布在台灣本島北部及西部淡水河以南至濁水溪之間的各河川、溪流中、上游區段,分布之最高海拔約近2000公尺。 |
一、型態特徵:
背鰭 3 不分枝軟條+8 分枝軟條;胸鰭 1 不分枝軟條+13~14 分枝軟條;腹鰭 1 不分枝軟條+7~8 不分枝軟條;臀鰭 2 不分枝軟條+5 分枝軟條;側線鱗片數 82~99。身體略呈原筒形,尾柄部側扁,胸鰭以前之頭部呈扁平鈍三角形,吻鈍圓,口橫裂呈新月形,位於吻部下方之腹側,口四周有短觸鬚11根。身體披細小圓鱗,但頭部與胸鰭內側則裸露無鱗片。體色變異大,一般全身呈暗黃色,具有不規則之深褐色塊狀雲斑,體背側有10條橫帶,背鰭有3條斜紋,胸鰭與腹鰭均向兩側平伸,各具有3~4條斜紋,尾鰭具有四條垂直橫紋。一般個體體長約為5~10公分,大型個體可達12公分。
二、棲地特性:
喜愛棲息在河川、溪流中上游水流急促的區段。
三、生態習性:
為初級淡水性魚類,只能生存在純淡水的水域中。底棲性,其扁平的身體與胸、腹鰭可以平貼在石頭上,避免被急促的水流沖走。食性為雜食性,以石頭的藻類為主食,亦會攝食有機碎屑或水生昆蟲。
1.沈世傑主編 ,(1993),台灣魚類誌,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印行,p.142
圖名:台灣纓口鰍
資料出處:王晨帆攝,2002年8月於台北縣瑞芳鎮基隆河介壽橋下游1000公尺處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