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壽豐鄉和南寺院區 返回上一層

一、棲地編號:TW_E003
二、棲地名稱:花蓮縣壽豐鄉和南寺院區
三、棲地景觀圖: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和南寺

圖名: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和南寺
資料出處:(暫時)引用並修改自Google map 2014年5月25日攝

四、棲地位置::
TW_E003-location-map

圖名:TW_E003-location-map
資料出處:1.修改自Google map;2.台灣河川復育網。

六、人文地理因素:
1.人類影響歷程:
  • (2)全新世的人種與活動:
    • A.歷史時期:

      一、壽豐鄉行政區域及地方沿革 本鄉位於花蓮縣境中部,東臨太平洋,南與豐濱、鳳林兩鄉鎮為鄰,西迄秀林鄉,北鄰木瓜溪與吉安鄉相對,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東西夾歭,花蓮溪南北流貫,半璧原野,河谷交錯,為一南北縱走、凹形狹谷平原,南北縱長約23公里,東西橫寬約14公里。總面積218.4448平方公里,東為台東山脈,西倚中央山脈,北納木瓜溪,南匯知亞干溪,其中荖溪及樹湖溪橫走其間,全區主要溪流集匯成花蓮溪,注入太平洋;海岸山脈以東至太平洋濱則為豐濱河系(單獨)入海區,和南寺即位於此區域。 轄村15 : 壽豐、共和、光榮、平和、志學、池南、水璉、鹽寮、月眉、米棧、豐山、豐裡、豐坪、溪口、樹湖等十五個村,鄉公所設於壽豐村。 本鄉在日治時代稱為「壽役農莊」,在鯉魚山之末,通稱「鯉魚尾」,地勢低窪,蚊蟲猖獗,為求吉利故名壽豐,以卜地方昌盛也。 壽豐,昔日是阿美族的部落區,族人源遠流長,族裔資料待查。 明永曆36年(西元1782年),始有漢人蹤跡,清同治13年(1874年),沈葆楨建議,開發台灣東部,後於光緒元年(1875年)築通中、南、北路,幸而路經本鄉,從此對外交通解決, 日治時代劃為移民村,在「壽役農莊」之後,民國9年(1920年),合併賀田村、壽村、月眉村,設為「壽區」,略以木瓜溪及知亞干溪為界,並將池南、銅文蘭、木瓜等三社編入管轄。 民國22年(1933年)設區役場,旋於26年日人復改設壽莊役場,又將水璉編入,改為「壽莊」,轄12個村; 迨34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後, 更名為壽豐鄉先後增設米棧、鹽寮、樹湖等三個村,35年1月1日,正式命名為壽豐鄉,轄17村。 民國39年政府實施地方自治,還政於民從此鄉政由鄉民自己管理,投票選舉鄉長、民意代表,推動鄉政建設與發展,以迄於今。 民國67年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劃編,將吳全村併入平和村,民主 村併入池南村,目前共轄有15個村。 參考資料 : 花蓮縣壽豐鄉 地方沿革 http://www.shoufeng.gov.tw/files/11-1028-4213-1.php 引用日期2015/03/04 參考資料 : 花蓮縣壽豐鄉 地方沿革 http://www.shoufeng.gov.tw/files/11-1028-4213-1.php 引用日期2015/03/04 二、 宏明山 和南寺(英文寺名Hong Ming Shan He Nan Si) (一) 基本資料 地址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5鄰191號 電話 03-8671001 主供 觀世音菩薩;開創者 傳慶法師;創建時間 民國五十六年(1967) 寺院網址 http: //www.indra-jala.com.tw/flash/vandana.htm 基本資料提供 內政部民政司 (2004年資料) (二)寺院簡介   和南寺開山祖師傳慶法師,為台灣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弟子,民國56年他拜別了恩師,只有一根拄杖、一雙芒鞋,踏遍台灣各處尋找靈地建廟,最後終於在山海環抱的東海岸的鹽寮村,找到一塊宛若仙境的福地闢地建寺,從一間茅棚、一尊觀音像,開始傳燈弘法的心願。   民國71年與國際知名雕塑大師楊英風合作,完成一座五丈高全國最大的觀音座像「造福觀音像」,這座觀音像不僅是和南寺的精神地標,夜間投射在佛像上的光芒,成了指引附近海域作業漁民的明燈,同時也開啟和南寺將宗教結合藝術弘法的機緣。傳慶法師最為後人樂道的創舉是推動「佛教藝術多媒體」的成果,早在多年前「多媒體」一詞在國內仍然陌生的時候,傳慶法師即嘗試將佛學、文學、音樂、美術、配音、攝影及電腦科技融於一爐,將艱澀玄妙的佛經,透過優美動人的聲光影像,自然而然將佛教智慧深入現代人的心靈,這項創舉也是突破傳統弘法的局限,讓不同種族、國籍的人在無國界的藝術領域中領會佛法,75年至今已完成多部創作,81年「造福觀音藝術中心」視聽講堂完工,使得和南寺成為全國唯一具備小型演藝廳及多媒體放映室的佛寺。   和南寺是一個充滿文化與藝術,具有法味的道場,不定期舉辦佛教藝術活動,包括和南佛教藝術節、春耕造福音樂會、佛教新美術畫展及宗教文學、音樂創作等研習營,並且持續舉辦大專和南佛教藝術營、佛教藝術生活兒童營、親子學佛營等活動,目前寺內的出家眾大多為高知識水準的女尼,護持著傳慶法師以藝術弘法的殊勝責任,在青燈梵音遼繞的淨土,繼續落實宗教藝術生活化的理想。   時至今日,開山老和尚一手建立的和南勝境,依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素樸而淡雅。但「和南寺」三個字,卻因為老和尚為佛教開創新紀元的理想與使命,成為宗教、文化、藝術、哲學的精神象徵,和現代佛教藝術的寶殿。 撰文主要依據 和南寺/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作者:「古今寺廟巡禮」編者 參考來源 現代佛教藝術寶殿和南寺 2008.01.15 (簡介來源)古今寺廟巡禮 2009.12.29 資料出處 : 台灣佛寺時空平台 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gis/searchRes.php?id=974A40 引用時間2015/03/04
      資料出處:1.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

七、主要生物:
1.主要植物:
2015-03-06
2015-06-13
2015-07-11
2015-07-28
2015-10-14
2015-10-26
2015-11-03
2016-01-04
2018-11-05
2018-11-07
2018-11-08
2018-11-09
2018-11-10
2019-06-09
2019-06-10
2020-12-01
2020-12-04
2023-11-09
2023-11-17
2023-12-03
2023-12-04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