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名: 芹菜、旱菜、洋芹菜
科名:

繖形科 Umbelliferae

物種編號: 242-008
學名: Apium graveolens Linn. var.dulce DC.
英文名: Celery
源地: 歐洲濕潤地帶、地中海沿岸、小亞細亞、高加索和喜馬拉雅山東南區
分佈地: 彰化、雲林
植株類型: 二年生草本植物
應用與特性: 芹菜富含維他命A、C、蛋白質、胡蘿蔔素、纖維、鈣、磷、鐵等。而芹菜分為本地種和西洋種,本地芹細長而中空,香味濃,主供炒煮及佐料,而西洋芹葉柄肥大富肉質,香味淡,主供生食,也可炒煮,但兩者皆可製成果菜汁當作飲料。芹菜葉片富含硫、鉀、鈣、鈉、鎂等微量元素,國人習慣把葉片摘掉不用實在非常可惜。芹菜除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外,並兼具特殊藥性,據古時藥用植物書籍記載,最早芹菜即為藥用,有解悶、促進食慾、助消化與新陳代謝之效。

在東門國小的栽培史:


性狀及生活週期

葉序:   葉形:  
花序: 複繖形花序,與葉對生或頂生,無總包片和小總包片。  花色:  
果型: 雙懸果近圓形或橢圓形  大小: 徑 至 公分


植物型態圖:

242-008f2.jpg (356416 bytes)
芹菜(左)本地種、(右)西洋種

暫引用吳昭其著(1987)渡假出版社P.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