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名: 雀榕、鳥榕、紅肉榕
科名:

桑科 Moraceae

物種編號: 061-063
學名: Ficus wightiana Wall.
英文名: Fruit fig tree
南島語名: Siyuiru(Atayal) , Batiga、Saziban(Paiwan)
源地: 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東南亞、日本、台灣
分佈地: 全省低地、蘭嶼1000m以下
環境特性: 次生林、原始闊葉林
植株類型: 落葉大喬木﹝每年落葉1-3次,似與季節無直接關係﹞
應用與特性: 庭園、防風樹,或製成盆栽觀賞。魯凱族取其支持根,敲打、搓揉後製成繩子、背帶或打獵用之圈套陷阱。

在東門國小的栽培史:


性狀及生活週期

葉序: 互生,叢生於枝端  葉形: 橢圓形 
葉端: 鈍、短突尖  葉基: 鈍 
葉緣: 全緣  質理: 紙質 
葉脈: 羽狀側脈  葉色: 正面綠,新葉紅褐色, 背面淺綠
葉柄: 有柄  葉片 : 單葉 
花序: 隱花果  花色: 黃白 
花期: 3月~8月  其它: 單性花、具短梗、單生或對生於枝幹上,雄花、雌花、癭花同生於一隱頭花序內壁 
果型: 隱花果結滿於葉子幾乎落盡之枝幹上。  大小: 徑 1 至 1.5 公分
果期: 6月、7月、8月(南部)  種子: 滿佈於成熟的果實內。 


植物型態圖:

061-063f1.jpg (23197 bytes) 061-063f2.jpg (31474 bytes)

 

源地圖與臺灣分佈圖:

061-063f3.jpg (32327 bytes) 061-063f4.jpg (2720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