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gif (5455 bytes)

冰斗(Cirque)
        在冰河谷頭,因冰蝕作用而成的窪地,形如漏斗,故稱冰斗。由極陡的半圓形乃至馬蹄形冰斗壁(headwall)和緩坡的冰斗底(karboden)以及缺口狀的冰斗口 (threshold)所成。

        冰斗的成因:有認為冰峽(bergschrund)底部受激烈的霜蝕作用所成,有認為因冰河底的壓力變化產生霜蝕作用,加以冰體迴轉運動而形成,冰斗的直徑有超過一公里的。雪冰在冰斗內堆積至相當厚度時,則變為冰河冰,經由斗口向下方移動,稱為冰斗冰河(cirque glacier)。若在冰斗內只有厚雪堆積,未能形成冰河,特稱雪蝕冰斗(nivation cirque)簡稱雪斗。斗口處稍呈凸起,故冰河消滅後,可瀦水成湖,為冰斗湖(tarn)。因冰斗底位於冰河形成時的雪線附近,故可利用於雪線的復原,在北半球,因受日射和西風的影響,冰斗多分布於北及東坡面上。

       一個冰斗擴展到和另一個冰斗相接時,則在相接處形成刃嶺(aretes),刃嶺尖銳如鋸齒又稱鋸齒脊(serrate ridges)。若三個以上冰斗相會,則常形成角峰(horn)為典型的冰蝕地形,如阿爾卑斯山區著名的馬特峰及威士峰。(石再添,1971)

PHO10-15.jpg (29988 bytes)

照片10-15  冰斗

(照片10-15:出自施添福等編(1999),高中地理第一冊,臺北市:龍騰文化出版,頁109)

相關網站:工程地質與防災科技研究室-地科教室-冰川-作用-(1)冰斗(中央大學應用地
                    質研究所)
                     http://topaz.geo.ncu.edu.tw/earth/glacier/glacier.htm
                        
回課文.gif (1954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