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風系 以全球為影響範圍的地表風系,稱為行星風系。這是一個理想風系,係假定地球的地軸不傾斜,地表無海陸差異,高度一致,只受日照和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由赤道向兩極,行星風系共有11個風帶(圖2-9:行星風系圖),分述如下:
一、赤道無風帶
赤道地區,日照強烈,終年高溫,熱空氣不斷上升,形成低氣壓,稱為赤道低壓帶。因其屬上升氣流區,風向不定、風力微弱,故又稱為赤道無風帶。在此低壓區,常為南、北半球熱帶氣流的匯合處,所以又稱間熱帶輻合區(ITCZ)(圖2-10:赤道低壓帶的形成)。
二、副熱帶無風帶
分布在南、北緯30度附近。由赤道低壓帶上升的氣流,向兩極擴散,逐漸喪失熱量,空氣冷卻收縮,密度增加,於是在南、北緯30度左右,空氣下沈,形成副熱帶高壓帶。此帶風向不定、風力微弱,又稱副熱帶無風帶,或馬緯度無風帶(圖2-11:副熱帶高壓帶的形成)。
三、信風帶
分布在低緯地區。副熱帶高壓帶下沈的氣流,到達地面後,分別向赤道和兩極流動。吹向赤道的風,稱為信風。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在北半球偏右為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偏左為東南信風(圖2-12:東南及東北信風圖)。
四、西風帶
分布在40度到60度左右的中緯地區。由副熱帶高氣壓吹向兩極的風,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形成盛行於溫帶的西風。在北半球偏西南風;在南半球則偏西北風(圖2-13:西風帶的形成)。
五、極地東風帶
在兩極地區,因日照不足,十分寒冷,冷空氣不斷下沈,形成極地高壓,並由此吹向中緯地區。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在北半球偏右為東北風;在南半球偏左為東南風,統稱極地東風帶(圖2-14:極地高壓帶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
六、極圈氣旋帶
分布在極圈附近。寒冷的極地東風吹至南、北緯60度附近,與較溫暖的西風相遇,兩氣流輻合,形成低氣壓帶,氣旋活動頻繁,風向多變,風力較強,因位於極圈附近,故稱極圈氣旋帶。
實際上,地球的風系還受到地軸傾斜、地表海陸分布、地勢高低起伏等因素的影響,在全球的分布並非如上述的規律。行星風系會隨著太陽直射地球位置的南北移動,而有季節性的位移(圖2-15:行星風系的季移);也會受地表大範圍海陸分布差異的影響,形成季風;而高大山脈會阻擋氣流的行進,也容易在山脈的背風坡形成焚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