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中地理(一)

 

    交通包括運輸與通訊兩種方式,運輸指的是客、貨的流動,通訊則為訊息的傳遞。兩地間透過交通而產生空間交互作用,空間交互作用的大小,反映兩地間相互依賴關係的強弱。這個相互依賴的關係建立在貨物、服務和人們在空間上移動的過程。通常,距離越小,交互作用程度越大,互賴關係愈深。

 

第一節 運輸和運輸網

    運輸方式包括陸運、水運、空運,不同的運輸方式有不同的特性,彼此有競爭或互補關係;而運輸路線的建設與發展,和許多自然、人文條件有關。陸運路線深受地形限制,而海運、空運航道受氣候之影響較大;但人文條件如技術的發展,常可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

陸運

    陸運包含公路和鐵路運輸,其運輸規模雖然較小,但速度卻較水運快。由於必須行駛於連續的路面或軌道,故其速度與其建設技術的發展有關,其中鐵路運輸受到地形限制尤甚。臺灣的山脈分布與地勢影響本省交通甚大。中央山脈的縱貫南北,是本省東西向交通的一大阻礙;河流的東西分流,則為南北交通之障礙,因此公路、鐵路橋樑與隧道數目甚多。現代化公路、鐵路,為了避免平面道路交通擁塞、提高行駛速度,路線多朝向地下化或陸橋化發展。

一、公路

    不論是山地或平原、城市與鄉村,凡是有人聚居之處,幾乎都有公路可以到達;汽車的機動性最大,因此公路常是分布最廣泛,且總運輸量最高的運輸方式(圖20-1)。但因汽車運量有限,所以較適合提供少量、短高的運輸方式(圖20-1)。但因汽車運量有限,所以較適合提供少量、短距離、具時效性的流通服務,而較不適合長距離、大量的運輸。

    臺灣地區受地形限制,公路以西部平原密度較大,路面寬度與品質亦較佳;山地區絕對高度與相對高度均大,使得東西向的公路建設不易。日治時代完成縱貫公路、蘇花公路等南北向的公路線;東西向的交通,直到光復後才興建中部橫貫公路,其中的武嶺段是本省最高的公路路段,高3,275公尺;而最高的鐵路段阿里山站,則僅2,273公尺,可知公路雖受地形限制,但其侷限性仍較鐵路小。

二、鐵路

    鐵路運輸的距離和運量都較公路大,故須有足夠的運輸需求量才會形成路線;也因其載運貨物的時效性較低,再加上軌道的坡度、曲度不能太大,因而其路線的選擇性較小。主要幹線多鋪設在平原地帶,且只能連接部分大城鎮;山地區鐵路線的鋪設,通常多是為了開發資源(照片20-1)。

    臺灣西部因平原廣大、開發較早、人口較多、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故而鐵路連線和電氣化時間均比東部為早,長度也較大(圖20-2)。平原區以環島鐵路網為主,山地區鐵路線則多作螺旋狀、之字形(或稱“N”字形)路線爬升,或是建隧道穿山而過。如「阿里山碰壁」的之字形火車路線,在設計上便是前進、倒車一段再前進,以降低坡度的影響(照片20-2)。

 

水運

    水運包含海運和內陸水運。水運的特徵是:速度慢、運送量大、單位成本最低,最適合運送遠距離、大單位、笨重及價值與時效性低的貨物,目前已發展為貨櫃運輸的載運特性。在路線方面,水運不需要連續的路線設施,但需要精心選擇與設計的港口,以便船隻起卸貨物、避風停泊。
一、內陸水運

    內陸水運所利用之水道有河流、運河和湖泊,其航線易受河床坡度、河水結冰與季節性水位變化的影響;其規模受限於水道的寬度與深度,故在水運上不及海運重要。

    臺灣的河流短促流急,具有深廣、流量穩定的河道並不多,但在清代的帆船時期(照片20-3),河運仍扮演重要的運輸功能。如北部地區的茶、樟腦等山產可經由淡水河運輸至淡水。

    雖然,河運的速度慢,常為陸運所取代,但是在下列情況下,它仍然深具競爭力。

1.具有足夠的天然水道系統,如北美五大湖區。

2.具有便於修造運河的地帶,如歐洲大平原。

3.具有大量且廉價的商品可資運送,如五大湖和萊因河一帶的煤、鐵運輸。

    北美五大湖、聖羅倫斯河流向北大西洋,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內陸水運線。流域區內原料豐富、工業發達,但冬季結冰,且河道多急流、瀑布,故而美國積極進行聖羅倫斯河船閘與運河工程(圖20-3),在工程完成之後,大湖區的貨物運輸量也大為增加(圖20-4)。綜上所述,影響內河水運的發展因素,除了自然條件之外,流域區內的產業發展影響更大。

二、海運

    港口是水陸交通的接觸面,客貨需經由此處轉換交通工具。海運航路易受海上氣候和冰山流動的影響,海運的發展與港口的興衰關係最大。港口之形成與發展雖與自然條件有關,但輪船的大小、港口的設備、腹地的經濟及交通發展的程度影響更大。例如:北大西洋航線是世界航運最發達的海運線,其原因在於兩側的西歐和北美工商業發達,對外貿易量大。

    臺灣西部為沙岸,東部為斷層海岸,皆缺乏天然良港;只有東北部多灣澳利於建港,如基隆港。但在河運時代,主要港口多在西部,如安平、淡水,後來縱貫鐵路開通,乃積極拓築基隆、高雄兩港,使其漸成為主要港口(圖20-5)。

 

空運

    高速、高造價與高度的安全需求,使得空運的成本高昂,單位運費也最高,所以它適合高價值的客貨運輸。空運像海運一樣,不需要連續的軌道設施,但它也需要精心設計的場站設施。機場和海港有許多相似的機能,例如:在場站中可以避風雨、維修、加油與轉換陸地交通工具等。

    臺灣航空的發軔是在日治時代,先發展內臺(日本內地和臺灣)定期航空、島內定期航空,最後再發展國際定期航空。最初以臺北松山機場為起點,分為東、西二線,東線經宜蘭至花蓮港,西線經臺中飛高雄;後來,東、西二線改為東迴和西迴的循環航空線。因空運不利一般貨物運輸,故載運項目以郵件、旅客、高度時效性和高附加價值的貨物為主(表20-1)。

    光復後,最先恢復的是臺北、臺南和大陸內地的航線,雖然一度恢復環島線,但因營運狀況不佳而取消。1951年後,為因應經貿自由化,開放天空、開放大陸探親,及發展國際觀光旅遊的現況需求,不斷拓展航路及場站功能,因此民營空運事業開始蓬勃發展。

    海、空運具有高運量和著重場站設施的特性,因此臺灣海、空運場站的分布,具有由眾多分散向少數大型場站集中的趨勢。

 

節點、連線和腹地

    在交通體系中,客貨移動的起點、終點和轉運點稱為節點。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運輸路線,稱之為連線。連線和節點所構成的體系,稱為網路。網路的規模,通常由節點間的互補性所決定。在網路中,某一節點利用連線和其四周地區保持互補關係,則該地區稱為該點的腹地。腹地的大小通常決定於節點的規模與連線的多寡。一般而言,都市就是連線最多,腹地最大的節點。

    最初,節點大小和連線品質差異不大時,空間交互作用和距離的關係最大;但若一區域中,某些節點愈大,連線愈多,品質愈好,則其空間交互作用愈強。(圖20-6)

 

第二節 通訊

    人類無時無刻不置身於訊息之中。同學告訴你某家店有促銷活動、氣象預報明天會下雨、打電話跟父母報平安、寄電子郵件給國內外的友人,這些都是訊息傳遞的形式。因此,通訊也就是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

      早期人們以喊叫、擊鼓、烽火、狼煙、漂流瓶、跑步信使、驛遞、舖兵來傳遞訊息;後來出現信件與郵政制度;而在電磁技術發達之後,訊號透過電子設施來傳遞,於是通訊發展便由郵政制度進入電信時代。電信的發展首先是電報,接著是電話、無線電與數據通信的使用,訊息的流通也更加快速、遙遠。

郵政與電信

    早期郵政與電信系統的架設,與運輸路線的發展有關(圖20-7)。

一、郵政

    郵政分為郵務和儲匯,其中郵務與運輸較為有關,郵務之項目可分為一般信函、包裹和快捷郵件。郵件之遞送,最初以人力擔送、台車運載(照片20-4)、鐵路輸送為主,後來隨著公路的發達,以汽車運送郵件日漸增多,以鐵路運送者漸減(圖20-8)。隨著郵件快遞的需求,和其他通訊媒介的發達,傳統的郵件遞送也正在轉變中。

二、電信

    電報雖然發展較早,但隨著電話的普及,電報的利用次數已漸漸下降。電話的利用次數,在民國70年代末期之後,隨著無線電、行動電話與數據通信的發展(表20-2),國內長途電話利用通數亦下降許多(圖20-9)。

    數據通信的通訊媒介分為有線和無線通訊方式,目前雖以有線通訊為主,但隨著全球通訊衛星的發展,通訊網絡受地形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將愈來愈小,對未來生活型態之影響也將愈來愈大。

 

學生活動20-1

    為了瞭解郵務通訊的轉變,請親友協助完成以下問卷,並於問卷完成後,和同學討論問卷的結果。

受訪對象:□父親 □母親 □兄姐 □親戚朋友

職業:□農 □工 □商 □服務 □學生 □其他

1.是否使用過下列的郵務方式(可複選)?□國內快捷□國際快捷 □一般包裹 □其他

2.過去E-MAIL尚未發達的時候,平均一個月寄多少封郵件?□1-5 □6-10 □11-20 □20以上

3.E-MAIL普遍發展之後,平均一個月寄多少封郵件?□1-5 □6-10 □11-20 □20以上

4.通常在何種狀況使用E-MAIL取代以前的一般書信(可複選)?□一般信件 □卡片 □商用書信 □廣告信件□其他

 

學生活動20-2

勾選你所認知有關通訊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類型 我不知道 我聽過 我瞭解 我看過 我可以說明
遠距教學  
遠距醫療
視訊會議
網路超市
通訊上班  

 

通訊和運輸的關係

    客、貨的傳遞隨著運輸網流通,而通訊也有類似運輸網中節點、連線和腹地的網路型態,例如:在網際網路(internet)中,某一訊息可透過網站傳播到網路媒介所及之處。

    人類的生活是由許多生產和消費活動所構成。在這個資料和訊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越來越講求效率。訊息、資金和物品的流通程度,對生產和銷售的形成影響甚大,其中訊息流的順暢與否,影響產銷過程的效率,亦為掌握商機的關鍵。

 

學生活動20-3

勾選出家中各種消費品所透過之通訊媒介
通訊媒介 親友介紹 電話簿 書籍 傳單 報紙 電視 廣播 網際網路
購買活動
購買家用電腦
購買行動電話
購買機車.汽車
購買傳統中藥
餐旅定位

 

    運輸和通訊在地表上交織成有形和無形的網路。隨著交通網的擴張,廣泛而迅速地傳輸著各地的人.物.訊息,文化和觀念也快速流通,各種不同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因互相感染,使的原有之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地改變或創新。例如:美國職棒的發展,透過媒體宣傳及運輸的發達,使得棒球運動及與棒球相關的產品更加風行。這種觀念.文化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傳播,稱之為空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