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line.gif (1538 bytes)
  臺灣冬季多東北風,而夏季多西南風,冬夏風向相反,這種風向隨季節而發生規律變化的風稱為季風。季風氣候區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中國東南半壁到中南半島及印度半島等亞洲地區和西非幾內亞灣沿岸。依緯度分布不同可分為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區。

第一節 氣壓的分布和季風的形成

東亞季風

  冬季時,亞洲被勢力強大的西伯利亞高壓所盤據,氣流由此分向太平洋及澳洲兩處低壓區吹送,形成乾冷的冬季季風,由於受地球自轉的影響而右偏,30°N以北的地區多吹西北風,30°N附近吹北風,更南則吹東北風(圖3-1:亞洲冬季的氣壓和風向)。冬季季風盛行於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間,此時氣候寒冷、乾燥少雨。
  夏季時,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中國西南一帶形成強大低壓區,此時北太平洋夏威夷附近和澳洲中部氣壓較高,氣流由這兩處高壓區經由海面吹向亞洲內陸,形成溫暖潮溼的夏季季風,由於受地球自轉的影響,30
°N以南吹南風或西南風,30°N以北吹東南風(圖3-2:亞洲夏季的氣壓和風向)。夏季季風盛行於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此時氣候炎熱、潮溼多雨,是本區主要降水來源。
  每年5月中旬起,太平洋上的高壓逐漸增強,亞洲陸地上的高壓區範圍則逐漸縮小,冬季季風逐漸向北消退,而夏季季風則向北逐漸擴展,兩種性質不同氣團的接觸面形成鋒面帶來鋒面雨。5月在華南地區,6月時到達長江一帶,鋒面在該區滯留形成梅雨天氣,7、8月時鋒面繼續北上到華北、東北,形成北方雨季。到8月中旬時西伯利亞高壓勢力增強,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之間冬季季風迅速由北而南快速擴展。若冬季季風經過海面,其前緣常降鋒面雨,此種由於季風消長形成的鋒面雨是東亞季風區降水的主要來源之一。

 

印度季風

    印度半島因北有喜馬拉雅山的屏障,冬季時,東亞的冬季季風無法吹入印度半島境內,氣溫比同緯度的中國東部要高(表3-1:印度新德里與中國長沙冬季月均溫比較表)。此時當地主要是受來自陸地東北信風的影響,氣候涼爽乾燥(圖3-3:印度半島冬季的盛行風向)。

    夏季時,印度北部形成低氣壓,氣流由印度洋高壓區吹入本區,形成西南季風,由於西南季風經海面吹向陸地,為該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圖3-4:印度半島夏季的盛行風向)。

 

學生活動3-1

 

  請閱讀表3-2資料並討論下列問題:
1. 孟買的降雨季節分布有何特色?
2. 說明影響當地降雨季節分布的成因。
表3-2  孟買各月的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雨量(mm) 2 1 0 3 16 520 709 419 297 88 21 2 2078

 

亞洲季風的成因

  亞洲大陸及所臨的太平洋面積均大,且海陸的熱力性質差別很大,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
  由於陸地比熱較海洋小,冬季時,陸地比海洋散熱快,亞洲陸地上的氣溫比海洋低很多,形成全球最強大的高氣壓區;海洋則因溫度較高,氣壓相對較低,因此強風由亞洲大陸吹向海洋。
  夏季時則正好相反,由於陸地受熱比海洋快,大陸的氣溫比海洋高而形成低氣壓區,氣溫較低的海洋則形成高氣壓區,風由海洋吹向陸地。

 

西非季風及其成因

    西非季風氣候區分布在幾內亞灣沿岸,4°~12°N附近的地區。其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夏季盛行西南風,冬季盛行東北風,夏雨冬乾,乾溼分明(圖3-5:西非洲的夏、冬季盛行風向)。雨季由沿海向內陸漸短,雨量亦由沿海向內陸漸減。
  西非洲的季風形成主因是間熱帶輻合區的南北移動。該區是南北半球信風的匯流處,其移動左右著信風帶的分布。夏季時,日射偏北,間熱帶輻合區北移,來自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經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經過海面吹至本區帶來降雨,形成本區的雨季(圖3-6:西非洲的夏季的氣壓和風向);冬季時,日射偏南,間熱帶輻合區南移至幾內亞灣沿岸附近,本區盛行由撒哈拉沙漠吹來的東北季風,形成乾季(圖3-7:西非洲的冬季的氣壓和風向)。本區緯度愈低的地區因西南季風較早開始,較晚結束,故雨季較長;反之,則較短。

 

第二節 季風氣候的特徵

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主要分布在10°N附近至北回歸線之間,如臺灣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菲律賓和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等。
  其氣候特徵是:(1)全年高溫,(2)乾溼季分明,(3)年降水量大。以印度半島為例(圖3-8:孟買氣候圖),印度半島地處北緯6
°~37°間,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其季風氣候區內的居民通常將全年分為三季,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是東北信風盛行的時期,氣候晴朗乾燥,南部氣溫在20℃以上,北部在10℃以上,是一年中最舒適的季節,當地人稱此期間為「涼季」。3月至5月是季風轉換的季節,和涼季一樣都是乾季,由於風力微弱且太陽輻射量逐漸增強,氣溫迅速上升,最高月均溫可至30℃以上,是全年中最熱的時期。長期的高溫乾燥易使植物焦枯、大地乾裂,此期間當地人稱為「熱季」。6月至10月是西南季風盛行期,由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和山脈走向幾近垂直,在迎風山坡降下豐沛雨量。有位印度詩人曾描述當地的西南季風:「其勢洶洶,其雨滂沱,有如喧鬧的軍隊簇擁國王蒞臨,閃電如旗幟,雷鳴如戰鼓...」。水使當地恢復生機,大地蒼翠,此期間當地人稱為「雨季」。

    熱帶季風區的冬季通常很乾燥,但經過海面的東北季風也會帶來雨水,如海南島東北部、越南東部冬季皆多雨。

 

副熱帶季風

  副熱帶季風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回歸線附近至35°N左右的範圍,即臺灣中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

  其氣候特徵是:(1)夏熱冬溫;(2)降水充足無明顯乾季。以長江中下游為例(圖3-9:上海氣候圖),夏季時,白晝時間長,且受夏季季風帶來暖溼氣流的影響,天氣炎熱程度和低緯度地區沒有差別;冬季時,受冬季季風帶來冷乾空氣的影響,氣溫稍低,但仍在0℃以上。降水方面,5、6月時梅雨揭開雨季的序幕,因鋒面滯留,陰雨綿綿,是本區一年中最多雨的時期;8、9月是颱風季,降水量也不少;9月之後冬季季風開始盛行,氣候較為乾燥,但因本區常為海陸氣團間勢力消長拉鋸的區域,鋒面通過頻繁,降水不少,因此無明顯乾季。

 

溫帶季風

  溫帶季風主要分布在35°~55°N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岸,即中國華北、東北、日本北部、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其氣候特徵是:(1)夏熱冬寒,年溫差大;(2)乾溼分明;(3)雨季短。以中國東北為例(圖3-10:哈爾濱氣候圖),冬季時,由西伯利亞冷高壓吹來強大乾冷的西北季風,時有寒潮發生使各地氣溫偏低,如哈爾濱1月均溫為-18.9℃,天氣嚴寒、大雪紛飛。夏季時,因太陽輻射量大且白晝時間長,最熱月均溫超過20℃,本區冬嚴寒夏暖熱,因此和緯度相近的其他地區相較之下,年溫差較大,如哈爾濱(45°N)的年溫差高達41.1℃,而巴黎(48°N)僅15.6℃。夏季由海上的高氣壓區吹來潮溼的東南風,形成雨季,因緯度高,雨期較晚開始而較早結束,故雨季較短,通常僅在每年6月至8月間。
  位於本區內的日本因四面環海,冬夏季風均經過海面,水汽充足,降水的季節分布平均,氣溫亦受海洋調節,年溫差較小。

第三節 季風與生活

 

  季風隨季節不同而規律地變換風向,古代帆船常利用冬、夏季風往來兩地,如鄭和下西洋即是。古代印度帆船也借助冬季東北季風一路順風滿載香料、地毯等貨品到非洲;夏季時又藉著西南季風滿載小麥、木炭返航。

  由於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加上來自海洋溼熱的氣流帶來豐沛的雨量,而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使亞洲地區,即使位居較高緯區的日本、韓國,亦成為稻米的主要產區。然因季風氣候區具有乾溼分明的特性,人們每年都要面臨冬季的乾旱問題,並期待著夏季季風帶來甘霖,有了水,農業才能開展,大地才能恢復生機。因此在印度文化中,太陽象徵邪惡和毀滅,而雨水帶來歡樂歌聲和喜慶,印度人以「烏黑如季風雲」來形容美女的頭髮;以「明亮如閃電」來形容眼睛,各種祭神儀式也在此時舉行。

  季風是亞洲生命的主宰,它帶來生機也帶來危機,季風進退的遲早常導致雨季和雨量的異常;當夏季季風早到,降水量過多,降水強度大時,可能造成洪水氾濫及水土流失等問題。因此,季風區的山坡農地常需注重水土保持,如開闢梯田以減輕上述災害。如果夏季季風延遲,可能帶來嚴重的旱災,導致作物歉收,農民生活陷入困境。

學生活動3-2

    閱讀印度瓦拉那西的雨量資料,並討論該地農業經營與降雨的關係。(請參閱圖3-3、3-4)

表3-3  瓦拉那西的雨量

表3-3.gif (78791 bytes)

1. 該地的雨季通常開始於幾月?結束於幾月?
2. 一年中乾季通常有幾個月?但最長可以持續幾個月?
3. 此十年中,雨季最早開始於幾月?最晚開始於幾月?
4. 稻作需要四個月才能成熟,那麼此十年間,有多少年因雨季太短,稻作會歉收或沒有收成?
5. 稻作收成至少需要750公釐的雨量,則在這十年間將有幾年因雨水不足無法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