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gif (5455 bytes)
時區
     一百多年前,世界各地原本各自訂定當地時間,但隨著交通和電訊的發達,各地交流日益頻繁,不同的地方時間,造成許多困擾。於是在1984年的國際會議中,制訂全球性的標準時,以零度經線為基準,每15經度為一個時區,全球分為24個時區,並以格林威治時間做為國際標準時,180度經線為國際換日線。

     理論上,世界各地時區皆應依照經度劃分,實際上,為避免行政及生活上的不方便,各國時區常予以適度調整。國際換日線亦然,為避免分割伊國或一島群,國際換日線並未完全符合180度經線,而有向東或像西偏移情形。

P1-7.gif (75809 bytes)

圖1-7 世界時區圖(不同的色塊表示不同的時區)

(圖1-7:出自施添福主編(1999),高級中學地理第一冊,臺北:龍騰文化出版社,第11頁)

P1-6.gif (20398 bytes)

圖1-6  台北(121度-30'E,25度N)與倫敦(0度,51度30'N)  

(圖1-6:出自施添福主編(1999),高級中學地理第一冊,臺北:龍騰文化出版社,第10頁)

相關網站:高雄中學地理教材資源
                        
回課文.gif (1954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