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農業(subsistance agriculture)

集約農業 (intensive agriculture)

在傳統社會(如季風亞洲、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因為人口密度極高而耕地普遍狹小,故需以集約耕作的方式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即是以眾多的勞力取代農業土地及資本的不足。雖然糧食作物(尤其是水稻)的耕作為主要活動,但仍必須充分利用邊際性的空間和時間,以多樣性的糧食來源以求溫飽,有剩餘再運到市場出售換取現金。

此種耕種方式以季風亞洲為代表地區,其生活方式和地理景觀都與稻作有密切的關係。

圖15-6

集約自給農業分布圖

(出自Economic Geography,第36頁)

相關網站:
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Taiwan/aghis.htm 台灣農業史網-郭華仁 (2000) 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全球資訊網 
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Taiwan/Japan/ricephotoI.htm 日人相機下的台灣傳統稻作技術-郭華仁 (2000)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全球資訊網
http://www.kshs.kh.edu.tw/教材資源/地理教材/book1/industry/non_lan/m3.htm 高雄中學教材資訊中心-亞洲傳統農業
回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