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生物多樣性喪失主要肇因於自然資源(如土地、水、空氣、海洋…等)的濫用與移用,其中包含棲地的破壞、縮減、污染、與地景破碎等。而此種破壞則起因於人口增加、自然資源利用不當、社會消費與生產型態轉變、市場機制失靈、政府或制度未能整合等。其次,野生物種之採伐捕殺與外來物種之引進,會造成某些物種族群變小或危害原生物種的生存,導致基因流失、物種滅絕、乃至生態系統功能喪失。另外,農業生產系統同質化、人工培育經濟禽畜與作物,亦導致基因窄化與流失。最後,地球環境因人類之活動而持續變遷,如全球暖化、臭氧層破壞、氣候不穩定等,均對生物多樣性造成長期的威脅。凡此種種,生物多樣性將因人類的各種活動而快速流失,而其所造成之損害與影響,亦因生物多樣性具有多重價值而難以估計。因此,為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所制訂的相關策略、措施及方案必須考量上述各種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