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的定義與價值

自從「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 或biodiversity)一詞出現後,其定義多達十數種,且隨著各國專家學者對於生物資源的認識不斷深入而時有更新釋義。然而目前最為各國所接受之生物多樣性定義,是指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體及其所觸及之所有層次的生物組織,亦即包括基因(genetic)、物種(species)與生態系(ecosystem)三種層次的多樣性。因此,當各國在訂定與執行生物多樣性之國家策略與行動方案時,其所規範的範圍亦應擴及基因、物種與生態系的多樣性。而由此定義所觸及之範圍,亦可歸納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一般概分為四大類:一、文化、倫理與美學價值。二、科學與教育價值。三、經濟價值。四、生態價值。其內容說明如下:

一、文化、倫理與美學價值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性靈發展的重要元素,它具有塑造文化、建立倫理與創造美學的價值。由於人類本性樂於親近各種具有生命的生物,亦即所謂的「親生命」天性,在渴望接近與欣賞大自然所創造之地景與生命現象中,由人類與自然的互動發展出文明、藝術與美學。例如,中國的文字構成要素中,「象形」便取材於各種生物與環境之形象;中外文學作品亦常借用自然與生物來隱喻人生。由於人類喜愛大自然與尊重生命的悲天憫人情懷,對不同物種與基因變化而衍生的變種以及各種生態系能與人類同時存在於地球上,可於心中獲得滿足感。換言之,人類與各種生物之「存在」就是個重要價值,亦即人類應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著共存共榮的倫理關係。此外,許多人更為子孫著想,而希望保留自己現在享有的森林、海洋、濕地、野生動植物或自然景觀等到世世代代均能享有,因此保存生物多樣性具有先人「遺贈」資產給後代的倫理觀念。

二、科學與教育價值

生物多樣性所呈現豐富的生命現象與過程,不但提供人類研究生命科學重要的素材與靈感,對於教育與啟發後代之科學研究知識更具重要價值。例如,若不是達爾文與華萊士有機會觀察加拉巴哥與馬來群島的多樣化生物,就不會創造出近代最偉大的生物進化論,而若無多樣化的生物作為遺傳學的試驗材料,後人亦難以精修進化論,並不斷的增添新內涵。此外,人類亦藉由生物資源所進行之各種科學研究而得到許多發現、創造與發明,進而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發展文明。

三、經濟價值

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所提供的經濟價值繁多。人類除了直接從大自然中索取許多賴以維生的物質外,亦將各種生物資源大量商品化,且透過經濟體系進行交易活動,舉凡食品、醫藥、花卉、建材、及文明生活所需之基本原料等均是,故人類的許多經濟活動均須靠多樣化的生物資源提供物質來源。此外,人類利用自然景觀資源發展蓬勃的綠色觀光產業或生態旅遊產業,帶來龐大的商機,同時也滿足人類休閒遊憩的需求,此亦生物多樣性所衍生的重要經濟價值。晚近生物科技的發達與基因工程學的應用,使人類藉由操縱物種基因之多樣性而獲得極大的經濟利益,其未來之潛力亦是不可限量,更凸顯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透過民眾直接或間接的使用,生物資源締造了無數的經濟價值,而由於生物之多樣性,才能促使此種經濟價值永不間斷的衍生。除此之外,即使民眾在自己未曾直接或間接使用生物多樣性的情況下,亦有經濟價值產生,如(一)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仍能保有選擇使用生物資源的權利並獲得效益,而願於現在投入保育努力之「選擇價值」。(二)為了能讓子孫享受生物多樣性所衍生的各項價值,而願意在此世代投注努力的「遺贈價值」。(三)人類因知道生物多樣性獲得保護與繼續完整的存在,心中獲得滿足感而願投入代價的「存在價值」。

因此,若無層面擴及基因、物種、生態系之生物多樣性作為基礎,人類的維生物質與精神需求將無法滿足,生活品質亦無法提升,社會將因缺乏可供交易的商品而損失市場經濟的利得。若以市場交易經濟為分類基礎,上述生物多樣性所衍生之各種經濟價值,有些是可由市場交易所衍生的「市場經濟價值」,有些則是無法透過市場交易資料而估算的「非市場經濟價值」。

四、生態價值

存在於各種生態系中的每一物種均具有特定的生態功能,正如鉚釘作用,將影響生態系的整體運作與完整性。因此完整的生態系可發揮更完善與更高品質的生態功能,如調節微氣候、清淨水質、提供氧氣、清除污染、製造沃土、水、養分與大氣循環、及植物授粉等,而這些都是人類無法完成而亟需生態系提供之服務。

綜上所述,生物多樣性可衍生多項有形或無形的價值,其維持生命的基礎以及提供人類無數服務的功能,在在均凸顯出對人類的實質重要意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於物種基因的利用與操縱具有相當大的價值潛力,卻也同時引發人類在倫理上的困惑與挑戰,以及對生命觀、環境品質、與人體健康的疑慮,故將基因多樣性的價值從生物學移轉成財富與經濟利益仍有待審慎評估。雖然此議題仍未有定論,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在生物多樣性所建立之功能網得以整體運作之下,人類才能生生不息的享受其所提供之價值與服務品質。


| 目錄 | 下一節